3月13日以来,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,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。在每个日日夜夜里,学院的志愿者们敢于担当,勇于面对,用行动回应配合校园防疫工作,物资搬运、三餐配送、抗原发放等校园疫情防控一线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而志愿者在工作时,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温暖与希望,在楼栋微信群中比心、在寝室门口贴上表达谢意的便签、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,这些举动都让志愿者们感到暖心,也成为他们不断努力继续工作的动力。
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准封闭管理期间校园的各个地点,学院的志愿者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?
一、北区,日出之时:
配送全楼早餐的楼长
早上7点多,北区51号楼楼长沈阚接到园区送餐志愿者的电话后,立刻穿好反穿衣,戴好口罩下楼领取早餐,逐个发放至各套间。由于早餐配送时间较早,她主动承担了51号楼每天的早餐配送,除此之外,她还负责统筹51号楼的志愿服务,包括楼内送餐、物资发放以及垃圾清理等工作。
“疫情当前,没有人能独善其身,唯有携手抗疫,才能早日迎来胜利。作为一名党员,参与志愿活动是我的责任,也是入党初心。我相信,换做其他任何一名党员,他们都会积极到疫情防疫志愿服务中。”正如沈阚所说,志愿工作开始时,9名本楼志愿者就迅速组成了临时保障小分队,共同守护51号楼。每当沈阚在群中询问志愿者有没有空闲时间,得到的回答总是“没问题”“我都可以”。当有志愿者临时有事时,也总有其他人及时顶上,共同保障楼栋防疫工作。
在不断的调整中,沈阚与其他志愿者们的志愿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。前期送早餐时,由4位志愿者分楼层发放,但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求以及志愿者个人时间的管理,后期她们对流程进行优化,每天由两名志愿者值班负责全天志愿服务,并将值班表发送至楼栋群,以方便楼内同学与志愿者进行沟通。随着分工逐渐明晰,配合逐渐默契,楼栋的各项志愿活动扎实有序的运行起来。沈阚与同行的志愿者们在准封闭管理期间还收获了相互间的“战友情”,都很期待在疫情结束后,能够摘下口罩与这些可爱的同学们相见,延续友谊。
二、江湾生活园区,中午时分:
日日如一坚守的志愿者团队
中午时分,天气逐渐燥热起来,江湾生活园区2号宿舍楼楼长林青正坐在楼下大厅,等待八位领饭志愿者的归来。在11点-12点这1个小时内,他们要完成一整栋楼的午饭发放工作。自3月31日江湾校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以来,原本担任2020级计算机专硕2班辅导员的她,又肩负起了2号楼楼宇负责人的职责,每天忙碌在楼内大大小小的事宜上,负责包括三餐发放、抗原自测、核酸检测、物资清点在内的一系列细碎而又重要的工作,守护463名同学的安全与健康早已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。我们脆弱又敏感,却又温暖而坚强”,林青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。或许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曾一度搞得她焦头烂额,或许物资的匮乏和同学们的焦虑曾让她十分担忧,但她记得第一天坐在楼门口受冻时,同学们送来的热水、外套和口罩,所以选择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昂扬饱满的斗志去迎接每一次挑战,默默陪伴在同学们的身边,用行动和笑容传递着温暖和希望。
与林青一同奔走在江湾生活园区内的还有2017级博士班班长王超。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,他作为第一批申请上岗的志愿者,主动担任起江湾生活园区15号楼计算机志愿者团队学生负责人的角色。每天中午他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,将成山的物资、餐盒运送到15号楼楼下,汗水打湿了衣裳都不自知。有时候碰上恶劣天气,冒雨外出也是常有的事情。但是,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。在他看来,“当学校、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敢于顶上去、敢于冲上去”,是一名党员应有的态度;从成为大白的那一刻起,他就要为保障同学们的正常生活,协助学校开展防疫工作尽职尽责。“咱们的肩膀,一面扛着上百人的口粮,一面扛着学院对咱们的信任”,王超曾这样说道。
在王超的组织下,学院15号楼的志愿工作也秩序井然地开展起来。从几个人的小组织壮大到几十人的志愿者团队,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其中,汇聚成抗击疫情的暖流。大家现在有明确的负责人,详细的工作安排以及严格的排班表,服务的对象覆盖到15号楼的每个楼层、每个寝室的每个学生。全体同学齐心协力,团结互助,让这段困难的时光充满希望和温暖。
三、爱久,午后:
带来温暖的守护者
在封闭期间,计算机学院共有252名研究生居住在爱久公寓,主要由周吉辰、李瑞峰两位同学带领着学院40多位志愿者负责三餐发放和物资消杀、发放等工作。
下午2点半左右,周吉辰开始整理计算机学院的订餐问卷,确定同学们第二天的订餐状况;整理好后发到微信群,请同学确认名单是否需要更改;确认无误后,把名单交到爱久公寓园委会,方便食堂提前根据份量制作餐食;最后安排相应的志愿者根据名单分发餐食。一般一天需要18个志愿者参与到送餐工作中,在20分钟内送完每一餐,让大家吃上每一段热饭。
工作中,也出现过同学没有收到餐食的情况,周吉辰主动沟通查找原因,并将自己的那一份交给了那位同学。他说:“既然我负责了大家一日三餐的发放,就要让每一位订餐的同学都吃到饭。”随着工作不断熟练,他修改了送餐流程,在他看来志愿工作的流程尤为重要,志愿工作流程越清晰,也就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,迅速找到问题,并根据问题来完善。
同一时间,爱久公寓的李瑞峰接到货车师傅的电话,学院老师联系购买、校友捐赠的一批物资到了。另一批志愿者马上投入工作,完成学院慰问物资的消杀、发放。自疫情以来,居住在爱久公寓的计算机学院学生共接收了4批物资,包括自热米饭、水果、牛奶、泡面等。
由于物资只能送到爱久公寓大门,志愿者穿好防护服后,在5分钟内从楼内出发到公寓门口,将一箱箱的苹果搬运到附近,进行消杀,静置一小时左右,再搬运到楼内。当物资是自热米饭、泡面等时,除了对整个箱子进行消杀,他们还会将外包装拆开,再对里面的分包装进行消杀,最大程度减少物资携带、传播病毒的可能性。等物资消杀完毕后,再由楼内的8-12个志愿者来清点物资份数,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收到。李瑞峰说:“每次发放物资时,都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快乐,大家封闭期间的低落情绪,也因为物资到来变得更好了一些。”
在爱久,学院有超过40人的的志愿者团队中,他们积极主动,愿意为学院这个大家庭、学院每一位同学做更多的事情。当自己的志愿工作可以让学院的252名同学每一天都能吃上饭,能因收到物资而变得情绪积极起来时,他们从中收获到了意义感和满足感。尽管当下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难,可是在困难下依然有许多温暖和温情在,他们从不抱怨,而是在疫情发生时站出来,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尽力服务大家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四、南区,日落时刻:
团结暖心的一天
从下午4点半开始,南区的志愿者们就要准备为同学们发放晚餐了,因为南区的学生较多,送餐工作一般要持续1-2个小时,到晚上6点左右。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杨范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,主要负责统筹16号楼各项工作,包括安排志愿者值班、组织学生做抗原或者核酸、协助学工部完成南区的三餐发放、物资发放与维护等。
“作为一名辅导员,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这种时候服务好学生,帮助学生去解决困难。另外,我是一名党员,这种时候正是我们党员亮身份发挥作用,为身边的人去服务的时候。”杨范说到,他为了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,努力调整作息,专心做好志愿工作,服务同学。
同样在南区忙碌着的还有本科生宣子涛,他负责南区送餐的现场指挥工作,“一开始其实就是想出来晒晒太阳,活动活动,并且目前大四,学业压力相对较轻,希望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,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尽可能不受封控管理的影响,”他说到,“复旦青年的那一篇《盒饭幕后》中所描述的,是我每一天志愿活动过程中都能够亲眼见证、亲身感受的,看完那篇文章我就哭了。”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,他和食堂的负责老师以及一线食堂员工有很多接触,这令他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辛苦和不易,并为他们的默默付出而感动。
天气炎热时,穿上防护服更是闷热,宣子涛完成送餐后整个人都是湿透的。而最近几天的暴雨,又将志愿工作难度提高。而他在服务过程中,更多体会到的却是让他暖心、感动、甚至是震撼的一件件事。“接过食堂阿姨手中递来的盒饭、和同学一起扶着盛有盒饭的小推车下坡、在同学的防护服背后贴上‘青年志愿者’的粘纸、在暴雨中送完餐劫后余生般的击掌......我体验到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团结,这是一种能够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。”宣子涛同学常出现在校团委青年志愿者个人时长榜上,他认为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长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同理心。
在南区的很多楼内,有很多本科生自发参加志愿者活动,负责发放三餐、打扫卫生,尽可能去帮助同学。复旦人的团结、服务、牺牲的精神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,不管是在任何时候,不论任何时代背景下,复旦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。
志愿者忙碌的一天,从发早饭、发抗原开始,从送晚饭、收垃圾结束,每天日升日落,每日平平常常,是最普通的一天,也是最不平凡的一天。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没有采访到的志愿者、楼层长,他们坚守在每一个岗位让每一天都能够如常度过,他们肩负责任与担当,为大家带来温暖与希望,在此,向每一位无私奉献、辛勤付出的志愿者表达最诚挚的感谢。
一些温暖的采访片段
1、交叉二号楼的于泽平老师带领在楼内的5位学院志愿者打包物资,为物资转运到江湾宿舍园区做准备,帮助运送在江湾生活园区的100多位同学转运3次,运送多个实验室的百余多台电脑、生活必需品。每一次转运,他们都需要半天的时间来完成收集、整理、包装、消杀。而准运到江湾后,晚上九点左右,靳煜老师还在带着江湾园区的志愿者,整理从交叉二号楼送过来的物资,分发到园区楼栋下。
2、底昊睿同学在志愿服务期间负责寝室楼物资分配、食堂送等工作,累计服务时长达20小时,他希望疫情早日结束,同时也想对身边的每位志愿者表达感谢。
3、在核酸采集志愿服务工作中,我深切体会到了志愿者们的艰辛与不易,同时也收获了同学们的感谢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核酸采集以及其他防疫工作中,都能积极配合志愿者们的工作,大家相互理解包容,齐心抗疫。待疫情散去,春暖花开再相见。
——2020级博士,任洪润
4、很荣幸能够承担数次志愿者服务,把每一次的餐饭物资送到每一栋楼的负责人手中,都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,也感受到最简单的喜悦。在几次参与志愿活动时,我从不会穿防护服到轻车熟路,更看到志愿者们的服务效率越来越高,服务流程越来越完善,配合也越来越默契。欢迎更多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!
——2019级本科生,王子怡
5、既然做了一个大白,那就为大家摒弃黑暗吧。
——2021级本科生,邹懿
6、疫情就是命令,随着疫情防控的严峻,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中。作为党员,我报名了公寓内部的志愿者工作,参与了所在公寓内部的学院日常送餐和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,在志愿服务中,我看到了和我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的热情、耐心和努力,也看到了每位同学的积极配合,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是大家汇聚起来的力量是无限的。我相信,通过大家的努力,必能共克时艰,让疫情早日退散!
——2020级研究生,吴海如
7、我觉得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的过程,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。在封控期间做志愿服务让我认识了很多愿意做志愿服务的同学,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想法和期间的故事,看到了很多人积极乐观的可爱精神,也看到很多人不喧哗自有声的力量。
——2020级研究生,汪佳伟
8、在爱久公寓物资搬运的过程中,将物品从车上搬下来、消毒、静置、拆开再消毒、分配,一套流程走下来,虽然有些辛苦,但每次把物资亲手送到同学们手上时,听到了一声声的谢谢,我心里还是备受温暖的。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去帮助到更多的人。疫情终散,静待花开!
——2021级研究生,刘明